日哈香岛的小loli们不知天高地厚的追星行为十分不满。另一方面,却对内地自己的艺人经常用图片和恶毒语言进行“批判”。
选秀节目,通常以大众的选择、投票作为基本评判标准。虽说有“黑幕”存在,但主办方为了保证收视率、合作方为了将来的操作,基本上都会顺应民意,绝不轻易淘汰人气选手。到后来,评委基本上只是几个装饰摆在那里。
此时,选手的生杀大权就交给了观众。选手们为了能够继续走下去,通常会想尽一切办法拉票,动不动泪流满面,哭天抢地。这些场面被“粉丝”们看见了,可能感动到比偶像哭得还凶;但普通观众看见了,一开始心酸,看多了漠然,看太多就闹心了。
于是在比赛结束之后,普通大众心中会将这些人定格为“选手”,不会忘记他们最开始傻气的样子,不会忘记他们煽情的眼泪,不会忘记这些人只不过是由自己挑出来的普通人。
全民娱乐从来没有太多深度与内容,说到底,只为博君一笑。人们对粉丝,尤其对选秀明星的疯狂粉丝很不理解,慢慢普通粉丝们的温度也就降了下来。喜欢他们的群体始终是那么一拨儿人,很难打滚儿增长。
“某某某身为一个专业歌手,却甘愿自降身份来参加选秀。”“某某某虽然唱得不好,但看起来很亲切可爱。”诸如此类的议论说明了一个问题,选秀节目始终是普通人的游戏,专业水准太高了,反而会影响到大众的判断。人们更愿意选出一个像自己的人,而不是真正具备专业素质、可以光芒四射的偶像。乖巧纯净的样子、亲切又卖力的吆喝、催人泪下的家庭故事,这样的选手能赢得支持和同情。桀骜不驯、实力强劲?那你还扯下脸皮参加选秀做什么?
比赛结束之后,选秀明星们大多会极力摆脱当年那些个“超男超女”的影子。比如海豚音公主,如今她很少回答记者们关于“超女”的问题,因为她正向着天后的目标迈进。选秀节目是选手们的成名手段,却没有一个人甘愿一辈子套上选手的枷锁。人们无法习惯一个邻家女孩呼风唤雨、耍大牌,凌驾于大众之上。
大家都知道,流行偶像的寿命大多很短,一个新人发展起来无比艰难,投入大成本之后,可能红了几年也就没戏了。这就像一个抛物线,慢慢赢得知名度,到达天花板之后再下降,其中需要很多积累,当红的期需要强有力的作品支持。
而选秀明星走的路,将积累期直接忽略,先到达知名度的最高点,再开始积累作品。此时唱片公司和经济公司必须用大价钱买下合作权,然后再花大价钱制作唱片,并且要用最快的速度推出,赶在那个当红的制高点上。然而选手们在选秀期间唱的歌曲,全都是别的艺人用来一辈子混饭吃的家伙。大众对选秀艺人今后的唱片期待值,是与那些金曲做比较的,否则就是失败。如此之短的时间内,如此创作力匮乏的时代里,制作选秀艺人的唱片,简直难于登天。
粉丝们指责经纪公司将选秀艺人当作摇钱树,但不当摇钱树行吗?知名度已经到天花板了,排场的花费也大到令人咋舌,此时再不抓紧时间,不仅收支不能平衡,大众的善忘也不容小觑。第二年又是下一拨,娱乐市场的容量就那么大,不可能所有的当红艺人全都是超男超女,那样的话市场没疯,大众先疯了。
选秀节目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,有多少人爱他们,就要多少人恨他们。再加上选秀节目大多数都会打上草根的烙印,观众潜意识就觉得对方跟自己家邻居,朋友一样,在一开始的时候愿意支持他们。
当他们真正走出选秀节目,开始成为明星的时候,普通人还会继续支持他们吗?还会继续支持他们成为某位自己需要仰视的大明星?于是,他们的人气会开始下滑。
娱乐圈是一个很现实的地方,你有人气的时候自然有人捧你,如果没有人气的话,你根本什么都算不上。
在这一点上,王芸走出了选秀明星的桎梏,获得超高人气的同时,身边的代言,电影邀约同样不知凡几,这一点,完全是她沾了王宁的光。
节目结束之后,王芸就获得了一线大牌的邀约,以及著名导演给予的某个角色,只要好好表现,她会有很璀璨的未来。
同样,获得太多关注的时候,她的身边自然而然的聚集了一群人。这些人有的是因为巴结,有的是因为情感,有些是因为真心喜欢,但是,聚集在她身边的人,大多数都有自己的目的。
能否区分他们,王宁担心自己妹妹做不到,所以,他需要帮王芸准备一个合适的人选,无疑,莫小贝就很合适。
动物园
能够在京城生存下来,并且打拼出一片天地,证明莫小贝并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。在任何一个城市,想要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事业,都不是简单的事情。
也许,想要基本的生活很简单,想要更进一步的话,心机,手段,运气缺一不可。没有这些东西。莫小贝根本就不可能有现在的成绩,更别说莫小贝本身还是一位大美人儿。
长相优秀,在如今这种看颜值的时代,确实是一种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