影杂志的不多,英国《视与听》,法国的《电影手册》占据第一梯队。
《帝国》、《时代》、《滚石》、《纽约时报》差不多是第二梯队。
尽管各有特色,读者群也不同,但在业界的影响力无疑是巨大的。
举个例子,希区柯克导演,他就是《电影手册》一手捧出来的。
他的电影不像欧洲的艺术电影那样包含深刻的道理,因此他长期被美国的评论家看作一个工匠、一个普通的商业片导演。
但是欧洲人发现了他的价值。
随着60年代法国电影新浪潮兴起,电影理论中‘作者论’占据主导地位,以《电影手册》派的评论家们为首对电影导演的评价进行了一次大翻案,希区柯克在新近受到尊敬的电影作者中首屈一指。
1965年,法国新浪潮的著名导演和影评人特吕弗不远万里来到美国好莱坞,对希区柯克进行了特别采访,并把两人的对谈整理成一本书,书名叫《希区柯克论电影》。书中特吕弗精辟的提问和希区柯克毫无保留的回答,揭示了大量希区柯克电影的经验和技巧,使这本书成为电影专业人士和电影爱好者难得的教科书。
从此,希区柯克作为电影艺术大师的地位逐步得到广泛承认。
老贾能在欧洲混出名堂,《电影手册》,功不可没!
当年,《电影手册》评选出“年度世界影坛十大佳片”,《三峡好人》名列第二…
张俊生翻了翻《电影手册》,只看了一眼评分,就笑了:31分
不算高,但也不低戛纳电影节满分是4分…
《电影手册》催生了法国新浪潮,对电影创作特别强调作者性,推荐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的电影。平和缺乏个人风格的电影在他们眼里都是渣,所以李鞍、老谋子的电影始终被《电影手册》无视。
墨镜王、老贾就备受推崇。
《疯狂的石头》开创了多线叙事,能拿到《电影手册》的好评是可以预见的!